- 全场正品保障
厂商直供 假一赔十 - 实体商铺
实体商铺 更多保障 - 24小时服务
24小时五星级服务 - 专业销售团队
专业礼品策划设计团队 - 限时打样交货
部分礼品24小时交货 - 无盲点配送
全国不限地区配送
曾经,送礼、收礼在一些人的思维里好是大气候,大环境,是默认并通行的潜规则,且法不责众,礼尚往来,“意思意思”是正常的,送点礼不违法,收点礼不过分。事实果真如此吗?其实,谁都知晓,送礼不对,收礼不该,即使一针一线,所有权都是清晰、明确的,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”,“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”,方显为人民服务干部之本色、本真。应该要让送礼者、送礼者都知晓是送礼收礼都是不应该的,是党章党纪、法律法规所禁止的,是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的。作为干部要从升华情感和行为自觉出发,抵制不良习气,不给他人送礼,也不收受他人礼物,坚持原则,抵制利益诱惑。
送礼,无外乎是想谋取好处,有的甚至是公款送礼,可送的都是私礼、私情,双方私人得到好处,也把人际关系搞得十分庸俗,严重影响党风政风的纯化、净化。双方往往也以送礼来衡量彼此关系,衡量心理距离。送礼者觉得给领导送礼,领导收下了,就与领导关系亲近了,产生“非一般感觉”,甚至认为只要领导收礼了,那自己就属于领导那条船上的人了,即使会翻船也在所不惜;有些领导干部也以送礼为界线,谁给我送礼,谁就是我的人、自己人,有好处时自然会想到他,这是任人唯亲的典型表现,也是党性不纯的突出反映。
用送礼为界线,以送礼为资本,靠送礼谋求上进,说白了还是官本位思想、官僚主义在作祟。因为领导干部权力过大,拥有资源过多,且用权随意性大,使有些人盲目崇拜权力,走“上层路线”,削尖脑袋、想方设法给领导送礼,讨领导喜好,和领导攀上关系,以此谋求上进、上位,得到好处。逢年过节的“节敬”,得到提拔等好处后的“回敬”,领导家但凡有点喜事的“礼包”,等等,无休无止。
一个县仅仅是给县委书记送礼的领导干部就有80多名,如此之多的“送礼干部”现象,需要引以反思,加以警醒。从某种程度上讲,也说明了送礼有市场,也就有人投机取巧,苦心钻研,通过送礼收礼得到了“好处”,所以才趋之若鹭,不断效仿,好像不送礼就落后吃亏了。何况中国是一个注重礼节的国度,我们历来倡导礼尚往来,以礼仪之邦自居,确实也有许多文明文雅的礼仪、礼节规范。但我们所说的“礼”更侧重的应该是言行举止上的相互尊敬尊重,是为人处事、接人待物上的礼仪、礼貌,而不是以财物为映衬或载体的无休止的你来我往,说白了,“礼仪之邦”的礼仪应该侧重于文化素质素养,而不是靠财物赤裸裸的把彼此关系庸俗化、贸易化。作为党的干部,性质和宗旨决定了,必须要以工作为核心,为人民服务,而不是一门心思以财物为手段谋求彼此关系的亲疏远近。我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,那么上下级之间、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同志关系、工作关系,而不是权力和利益的关系。
我们国家历来倡导的礼尚往来不是“礼尚乱来”,通过以收礼为手段敛财,靠送礼方式求上进,也这背后既是不良风气的彰显,也反映了不良心态的盛行。送礼和收礼是一体的,不送就不存在收,不收也就没人敢去、会去、愿意去送。若送礼送礼成为风气,演进为潜规则,势必会影响行政文化,也影响党员干部形象,影响党群干部关系。受传统文化影响,群众认为德高为官,“学而优才仕”,对干部的言行举止、道德素质等心理期盼较高,要求干部“先正己后正人”,这已成为群众心理认同干部的合法性基础。而且有的群众看干部,是从一件小事、一个或几个人的言行来评价整个干部群体。若送礼盛行,势必会影响干部形象,引起干群矛盾,影响社会心态,甚至导致仇官现象产生。每一个干部都是党和政府的形象“代言人”,是整个干部队伍言行的“风向标”,不仅仅代表个人,也不仅仅局限于上班时间。“致广大而尽精微”。为此,作为干部要注重从小事入手,一点一滴、一言一行都要彰显干部应有之本色和风范,不仅树立个人形象,更维护整体威信。不送礼、不收礼就是基本的要求。萧县80多名“送礼干部”事件,在信息资讯飞速发展的今天,极容易引起围观、热议、非议,产生波及效应,进而影响整个干部队伍形象。
要真正解决收礼送礼问题,从长远看,要靠健全监督机制,加强用权监督,减少资源对权力的依附性,让送者没市场,送了也白送;同时,也要强化文化建设,引导社会心态,在心理上、舆论上形成合力、产生压力,很刹“人情社会”这股不正之风,净化社会风气。党历来注重廉政建设,并旗帜鲜明的反对党内关系庸俗化,不准送礼收礼,“革命不是请客吃饭”,若是送礼都能送出水平,送出能力,送得位置,那谁还来踏踏实实、诚诚恳恳、兢兢业业付出?只有净化党风政风,堵住不良习气产生的源头,形成良好的文化习俗,才有利于干部树立形象,端正心态,规范行为,廉洁从政,干事创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