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全场正品保障
厂商直供 假一赔十 - 实体商铺
实体商铺 更多保障 - 24小时服务
24小时五星级服务 - 专业销售团队
专业礼品策划设计团队 - 限时打样交货
部分礼品24小时交货 - 无盲点配送
全国不限地区配送
人们经常有个误区,拿“成本”和“收益”来进行比较,其实拿“效益”来衡量是看不出来的,必须用“效能”来,“效能”是“效益”和“成本”之比的变化率。如果越复杂而成本越低就是东方的,如果越复杂而成本越高就是西方的。在西方,越复杂成本越高,所以要分层,为什么分呢?因为成本难以忍受,按照西蒙的观点,一个人只能管7个人,最多不超过14个,超过14就要分一个层次,金字塔结构也由此形成。东方则认为管得越多成本越低,那就导致扁平化,这就是有机化的好处。社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的用处就在这,科斯就说,管理软件中每个人的管理成本是电脑所耗用电的百分之几,另外一个管理软件的边际成本是1元,软件所管理的人越多管理成本越低。
整个现代性为什么爆出了自身矛盾呢?也就是为什么搞信息化,那是因为发现成本不堪忍受,要换一种方法,正好发现社会有机体不遵循这个规律。凡是符合生命规律的东西越复杂成本越低,凡是机械的背离生命规律的越复杂成本越高,互联网使整个社会变得有机体化。
在西方“社会有机体论”的最早提出者是孔德;而在中国,《黄帝内经》认为不仅仅生物体是活的,社会组织也是活的,这又回到“礼品经济”本质上来。礼品经济认为,社会是个有机体,如:我们四个人是一家,当细胞分裂后,形式上是分离了,但其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法国人就把它归结为“关系+信任”,已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学术规范。
“关系”是什么呢?关系是等价交换,如果放到资本、扩大再生产领域,就是关系的扩大化再生产;“信任”起简化社会契约的作用,也就是人际交往信任度越高交往成本越低。当社会化问题飘起来,没有一个标准后,问题又回到“主观价值”上来,又回到“现代性”和“非现代性”上。“现代性”要求标准统一,是大规模制造、广告的产物。广告是大规模制造心灵的产物,我把“广告”称作“心灵复印机”,它强调“个人”,却否定了“个性”,二者有什么区别呢?“个人”可以“通约”,“个性”不可“通约”。
价值中国网:从“还原论”角度看,用软件可以管理几万人,而人工来管理有个管理跨度问题。用“软件”和“人”来管理人,实际上管理者所用时间和介入(involvement)的程度不同。拿价值中国来举例,就我们对公司员工的管理程度很深,而价值中国网同1万多名专业作者,主要是通过软件进行沟通、协调。实际上专业作者(用户们)所进行的是一种自我管理;我们只是在搭一个平台,制定一些规则,大概是提供一些半成品的东西。托夫勒在《财富的革命》中提到财富有一部分是消费者提供的,只不过没有分配给消费者而已(而价值中国网已经在考虑这一部分的分配了)。我想这部分特征会越来越被体现出来,管理与管理其实是不一样。
姜奇平:要说管理区别,其实有几个大变化:首先,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管理。正式制度管理以物为中心,而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非正式制度管理,完全没有边界,但能对底层起作用,而正式制度管理实际上往往不能对底层起作用。为什么企业文化不同,企业完全不一样呢?文化是细胞底层,可以渗透到每个员工,也就是所谓的“潜规则”,如果“潜规则”扭不过来,很可能会造成员工和老板的对立,目前管理界出现了把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管理进行交融的趋势;第二,是个人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融会,未来社会将以“知识”决胜,“知识”分“显性知识”和“隐性知识”。目前西方采用的“KM管理”,就是把显性知识和理性知识进行搅拌,“隐性知识”包括员工创造性、感情、直觉等;第三,哈佛管理理论认为“管理”和“领导”概念已经发生变化。哈佛认为,“管理”就是在方向确定,环境不变情况下,从A点走向B点;“领导”则是,当你从A点走向B点时,有多种选择路径,“如何选择”是“领导问题”。“管理”是“执行力”。我想“物化管理”只可能存在于“环境不变,方向既定的工业化时期”;而当环境发生变化时,各人需求不同,也就意味着有很多岔路口。未来的管理应该是“领导型管理”,谁是领导呢?可能前线的小兵是领导,不是官职上,而是问题上的。在一线掌握方向,进行选择,以前小兵没有选择权,就是照着模式去干,所以不强调个人体验。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