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全场正品保障
厂商直供 假一赔十 - 实体商铺
实体商铺 更多保障 - 24小时服务
24小时五星级服务 - 专业销售团队
专业礼品策划设计团队 - 限时打样交货
部分礼品24小时交货 - 无盲点配送
全国不限地区配送
有关壮族绣球的历史,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,最初是一种用来抛投的青铜铸造的古乐器,后来逐渐发展成现在的绣花布囊,即绣球。近千年来,绣球一直作为壮族青年男女的爱情信物,每逢三月三等传统节日,壮族青年男女相互对歌、表达爱意,女方若有意则将绣球抛向意中人,以此定下终身。
当地人告诉记者,旧州的绣球手艺来自祖传,从七八岁的小女孩到六七十岁的老太太,都会手工制作绣球,当地有不少男人也会穿针引线,令人称奇。这种寄托情思的传统物件后来演变成馈赠亲友、传递感情的吉祥物,继而成为当地村民赚钱的手艺。
旧州有位被称为“中华巧女”的黄肖琴,8岁时就学会了做绣球,她设计的绣球,直径从5厘米到40厘米不等,图案精美,几乎每一批绣球的图案都不重复,每年都会接到来自美国、日本、加拿大、新加坡等地的订单,其中最大一笔一次性订购10万个绣球。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,绣球的样式也在向多元化发展,最大的绣球直径可达2米以上。
旧州村并不大,但所有的民居都沿着一条小街建造。农闲时,在街边,通常都坐着一溜缝制绣球的女子。一旁桌上是五彩的布料和丝线,架子上挂着大大小小的成品绣球,这使得旧州的这条小街成为远近闻名的“绣球街”,也成为外界了解壮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。
在广西百色市靖西县旧州镇的旧州村里,由12片精美绝伦的五彩花瓣攒成的圆形绣球,一串串缤纷夺目地挂在家家户户门前,非常夺人眼球。这小小的绣球本是壮族少女的定情信物,如今却远销海内外,成为壮乡百姓致富的手段,并逐渐发展为当地的一个新兴产业。
旧州已经成立了刺绣协会,协调村里的绣球产业分工,当地人多地少,每年做农活的时间加起来才两个多月,不少外出打工的青年也回到家乡拿起针线学做绣球。当地百姓因绣球产业,腰包鼓了不少,据不完全统计,2008年,旧州村共有496户、1250人从事刺绣,共生产28万件绣球和绣品,户均收入6149元。